大家有没有苦恼一个现象,你的新顾问在培训的时候,验收完了标准话术,毕业放到团队里以后,不出两周,学到的东西都还给了老天,话术面目全非,而且怎么说都改不过来。
知道是为什么?怎么解决么?
首先,这不是技术问题,因为培训毕业的那天,技术已经掌握了。所以,再培训的关键一定不是技术。这是典型的心态问题,是认知造成的改变。如果你想改变这个事情,一定要了解是怎样的认知造成这个变化的。电话邀约如此,面对面咨询也是如此,顾问们改变自己的工作方式,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害怕被客户拒绝。
拿电话邀约举例子,课程顾问省略应有的步骤,不挖需、不做活动好处描述,他们害怕客户觉得自己啰嗦,从而挂掉电话,所以自行精简话术,以保证所有的客户都愿意听完。有用么?其实邀约越来越差,到访越来越少。那么你怎么教,顾问都不听,甚至在铁的业绩面前都坚持己见。我们怎么能够打开顾问的心结呢?
第一个要让顾问认知的问题,就是有效的客户是有限的,无效的客户是占到一定的比例的,即便是有效的客户,邀约率也是有限的。一个顾问拨打一天电话,基本只有10个左右的客户可以进行邀约,那么其余的一百多个电话,要么挂、要么接不通,你就是话术再精简,该不来的还不来。不要因为觉得大部分客户约不到而擅自更改工作方式,因为本来就是少部分客户才能来,这是客观规律,必须接受。
第二个要让顾问明白的是你这个电话拨打出去,到底要达到什么目标,你是希望所有的人都听你说完话,还是让有兴趣的人通过你的描述能够愿意来体验活动,和你面对面的沟通课程的问题?如果你最终的目标只是让人家听完,你就改吧,砍掉一切可以帮有效的客户树立兴趣的话术和环节,怎么简单怎么打。如果不是,那么大部分客户听完电话又能怎么样呢?
第三个要让顾问明白来的人到底是谁?是那些你一挖需就挂电话的,一确认有没有兴趣就挂电话的人么?来的那十个人,应该不是这些挂你电话的人吧?那么我们因为不来的人更改我们对所有客户的话术,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。
这让我们想起了很多例子。比如读书的时候,一个班的同学总有几个迟到的,然后班主任进来把已经来了的学生骂了一顿,把所有的情绪都宣泄了出来,结果迟到的学生来的时候老师骂完了走了。什么结果都改变不了,因为这个骂人的行为对象就错了。
再比如,经常会有管理者因为自己团队中某一个特殊的员工,针对性的制定了一堆制度,让所有的人遵守,结果那个不遵守的人还是不遵守。
还有,在会议和培训的时候,往往因为那个学的最慢的员工,被管理者倾注了所有的心血,全程都是为那个落后的员工讲,所有人作陪。销售团队role play,无论是主题挑选还是role play的过程,都是为了团队唯一的新顾问。
我们也看到过服务团队因为遇到了一个奇葩客户,解决客诉不利,去修改全机构的服务流程,以满足这个奇葩客户的需要,而给所有的班主任增加不必要的负担。
还有因为某一个员工在工作中配合度很差,合作不愉快以后,部门经理告诉HR,“以后招聘的时候,xxx的我不要!”进而更改了选人的标准的都有。
这些行为和我们更改话术其实是一样的。我们不能因为那些本来就不来,本来就不买单的客户,更改我们对那些目标客户的工作模式,如果自己有困惑,一定记得今天的三问,难道所有的客户都能来(买单)么?你打电话(面咨)的目标是愉快的让人家听完还是让人家来参加活动(买单)?能来参加活动(买单)的人到底是谁,是挂电话(不愉快的进行完面咨流程)的人么?
今天就讲到这里,清明至,祭先祖。携家人,去扫墓。缅怀意,深情诉。人生路,莫停步。勤梳理,多回顾。平常心,把握住,柳色新,春莫负。多保重,情如故。